公路工程排水系統包括地面排水系統和地下排水系統。地面排水系統由邊溝、截水溝、跌水及急流漕、排水溝、攔水帶、蒸發池、倒虹吸等組成;地下排水系統由暗溝、滲溝和滲井組成。實際工作中,我們的工程師經常對地面排水系統中的邊溝、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區分不清楚,下面內蒙古公路工程建設榮威建筑來做個介紹。
1.邊溝
邊溝一般位于路塹、矮路堤、零填零挖路基邊緣外側或陡坡路堤坡腳外側。其作用是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邊溝的橫斷面形式有梯形、流線形、三角形、矩形。溝底設大于0.5%的縱坡以防淤積。
2.截水溝(天溝)
截水溝設計在挖方坡頂以外或填方路基上側適當距離,其作用是攔截山坡流向路基的水流,保護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沖刷。橫斷面形式多為梯形,底寬不小于0.5 m,縱坡不小于0.5%,截水溝離路塹坡頂距離,一般土質d≥5 m,黃土d≥10 m。
3.跌水和急流槽
急流槽設置通常設置在高路堤邊坡、高路塹邊坡、路塹與高路堤連接處、回頭曲線上下邊溝等位置,用于排除邊溝和截水溝匯集的水流。急流槽的結構分為進口、槽身和出水口三部分。
4.排水溝
排水溝是將邊溝、截水溝、取土坑、邊坡和路基附近積水引排至橋涵或路基外的洼地或天然河溝。
5.暗溝
暗溝是設在地面以下引導水流的溝渠,其本身不起滲水、匯水作用。暗溝可分洞式和管式兩大類,溝寬或管徑b一般為20~30cm,凈高h約為20cm。
6.滲溝
滲溝按排水層的形式可分為三種:一是盲溝,設在路基邊溝下面的暗溝;二是管式滲溝,是用排水管作為排水層排泄地下水,管式滲溝排水順暢,適用于地下水分布范圍廣、藏水量大、滲溝較長的路段;三是洞式滲溝,當地下水流量較大且范圍較廣,而當地石料豐富時,可采用石砌方洞。滲溝構造由碎(礫)石或管(洞)排水層、反濾層和封閉層組成,根據地下水位分布情況,滲溝可設置在邊溝、路肩、路基中線以下或路基上側山坡適當位置。
7.滲水井
滲水井是一種立式地下排水設施,將排不出的地表水或邊溝水滲到地下透水層中而設置的用透水材料填筑的豎井稱為滲水井。在平坦地區地面排水困難時,如距離地面不深處有滲透性土層,而且地下水背離路基或較深,可以修建滲水井,將地表水或邊溝水分散到離地面1.5 m以下的土層中。井內由中心向四周按層次分別填入由粗到細的砂石材料,粗料滲水、細料反濾。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